找到相关内容12718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成佛必经之路─大乘增上生道

      对二乘行者而言,一心希求解脱,趣入涅槃,容或不需要增上生,但依《法华经》所示,一切诸佛出世本怀——“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,但以假名字,引导于众生。”只有一乘佛道,二乘只是佛因众生根性之不同...

    日常法师

    |大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149051173.html
  • 成佛的路千万里我和你们在一起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31855.aspx
  • 成佛必经之路─大乘增上生道

      对二乘行者而言,一心希求解脱,趣入涅槃,容或不需要增上生,但依《法华经》所示,一切诸佛出世本怀——“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,但以假名字,引导于众生。”只有一乘佛道,二乘只是佛因众生根性之不同,所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2543651.html
  • 问:修禅定何以能得成佛

    凡夫常在生死,为造业故。造业,为起烦恼故。烦恼生于无明,无明由于心动。故心能不动,则渐与法性真如相应,与真如相应,便得二种智慧,一者如理智,二者如量智,便成大觉,而功德具神通显,便得解脱。此为修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32877553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据闻,大乘佛法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,这种人间佛教,和成佛有什么关系?

      赵朴初答:大乘佛教是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,但成佛必需先要做个好人,做个清白正直的人,要在作好人的基础上才能学佛成佛。这就是释迦佛说的,"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"怎样叫学佛?学佛就是要学菩萨行,过去诸佛是修菩萨行成佛的,我今学佛也要修学菩萨行。

    赵朴初

    赵朴初|佛教常识问答|佛教初级知识|佛法问答|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8001710885.html
  • 妙莲法师答:你想通往一条直接成佛的大道吗?

      妙莲法师答:念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,就是成佛的捷径大道,舍此一道无路可走。

    妙莲法师

    解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370111793.html
  • 徐恒志答:迷是众生,悟了即成佛,怎么讲?

    问:迷是众生,悟了即成佛,怎么讲?  徐恒志答:以妄想为真实,迷妄颠倒,不知不觉,便成六道流转的众生。明悟自性本空,寂然不动,而能随缘起用,便成光明自在的佛道。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570411380.html
  • 范古农答:佛为王子。何以成佛

    问:佛为王子。何以成佛。   范古农答:王子年十九出家修道。三十岁于摩竭陀国菩提树下。得无上正遍智。时在周穆王二年癸未二月八日。即今腊八日也。

    范古农居士

    |释迦佛之事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061111811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先度众生还是先成佛

    圣严法师答:先度众生还是先成佛?   根据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〈阎浮众生业感品〉的记载,地藏王菩萨在无量劫以前,曾为一小国王,与其邻国的国王为友,当时两国的人民,多造众恶而不修善行,二王计议,广设方便,救济他们。一王发愿早成佛道,然后度脱如是众生;另一国王发愿先度此等罪苦众生,令得安乐,至于菩提,然后自己成佛。发愿早证佛道的国王,就是后来的一切智成就如来,已在距今无量阿僧只那由他不可说劫之前成佛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050411705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学佛是为了成佛,但成佛又为了什么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一个学医的人,他的志愿必定是行医,如果不打算行医,就不会学这一行。那么学佛,必定要发愿度众生,依教修行,将来才能成佛,既已成佛,当然要度众生,所以说成佛的目的是为了度众生,如果不愿度众生,也就成不了佛!   假使说,我就是为了怕苦才学佛,既然成了佛还要度生,那还不是和以前一样苦吗?不一样,绝对不一样!好比医院里的病人,健愈后立志学医,然后又回到医院里去工作,虽然和病人所处的环境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515911540.html